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山东为何急着融入长三角?

彭艳秋 江南智造总局 2022-07-21


作者 |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彭艳秋


3月31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任命齐家滨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官方履历显示,齐家滨是山东济南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从1989年大学毕业到2019年底跨省到江苏任职,齐家滨在家乡山东工作整整30年。其间,相继在济南、青岛和日照工作。


齐家滨与江苏的缘分此前已开启。


2018年7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和省长龚正率领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齐家滨位列其中。在赴江浙粤考察学习交流会上,时任日照市委书记的齐家滨发言说,在四天的考察学习中,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一路议,三省的高质量发展给他带来深深的震撼。“有三点印象非常深刻:产业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创业的高层次,政府运作的高水平。”


实际上,山东和长三角的“融合”,远远不只考察交流,或者官员的跨省任职。这些年,山东与长三角地区在很多领域的互动,远远超过外界想象。


那么,中国北方经济第一大省,为何对“入长”(融入长三角)这么感兴趣呢?



“取经”长三角的紧迫性

2018年2月,一篇名为《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了》的文章在网上流传。


文章整理了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长达一万六千多字的讲话,对山东省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直言不讳的分析和观察。其揭露问题之尖锐,承认差距之诚恳,引发高度关注,在一些人看来,敲响了“山东落后了”的警钟。


“对标先进,我们与标兵的差距越来越大。经济总量,我省与广东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亿扩大到2017年1.72万亿;与江苏的差距由50亿扩大到1.32万亿。”





“浙江2016年12月提出‘最多跑一次’目标,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基本实现了。为什么山东解决不了?还是改革不细不深不彻底,没有真动一些部门的奶酪。”


向内的自我改革之外,也向外取经。这两年来,有不少山东官员外出学习的新闻,主要包括城市治理及企业管理经营方面。


2019年5月,济南市代表团70余名领导干部,前往上海。这样的大阵仗,在类似考察中实属罕见。济南方面表示,这次取经之旅,就是要“学习借鉴上海营商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拉升工作标杆”。2019年7月,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在沪考察期间,刘家义提到,对标学习上海,要在冲破观念障碍、增强发展动力上下功夫。“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推动城乡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2020年,山东合村并居备受关注。山东领导班子迅速回应,端午假期的6月27日,召开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视频会议。会议上,刘家义再度批评了一些地方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他说,有的地方工作推进存在冒进倾向,做群众工作不深不细、工作简单化。



美丽乡村建设,发端于浙江。而山东部分干部工作人员执行过急过激,不精细、不科学使“优化村庄布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走了味儿。山东依然是北方诸省GDP老大,但近些年与广东、江苏的差距不断拉大,既自豪又焦虑的情绪,压力之下,以至于动作变形。


城乡治理方面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政策与执行层面的学习。而通过实际参与企业、机构运行的实践,从而更好地吸收经验层面,山东的城市也在与长三角的城市进行互动。


2020年6月,青岛举行“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集体谈话会”。时任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2021年2月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出席,并与该市第一批专业实训干部集体谈话。他要求,实训干部要挂起职务、当好职员,尽快融入新角色,拜上海的企业、机构为师,利用一切机会学习鲜活的上海经验、上海场景,讲好“青岛故事”“实训故事”,虚心当好上海的“学生”。



不久前,第三批实训干部正式开启了他们的上海时间。“南下取经,北归建功”,随着越来越多经历过上海实训的干部回到青岛,以更加先进的思想和经验,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深度“搅活”城市发展的“一池春水”。



临沂,一个特殊存在

另一个在深度“融入”长三角的山东城市是临沂。临沂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可三步并一步或二步,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扩展为全方位对接长三角‘桥头堡’”。


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南邻江苏。


临沂与长三角城市紧密相连,产业有互补性。积极融入长三角,实际是为乡村振兴打开市场空间,打开投资的空间,用系统的理念谋划乡村振兴,真正使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如今兰陵的蔬菜在上海 ,能够占到三分之一的空间,蒙阴的桃,能占到60%,沂南的鸭子,一年宰杀接近7亿只,进入南京、武汉一带。临沂在积极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


除此之外,临沂也在打造长三角文化旅游的“后花园”,发挥临沂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优势。而“三步走”的第三步是: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大后方”。


为承接产业转移,临沂在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为更多产业落地提供保障,并且与江苏徐州等市开展“跨省通办”,异地审批提速60%。目前,已有30多支队伍赴长三角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制定招引清单,把长三角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带到临沂。




除了山东,还有豫赣

与长三角连接的其他省份,也正在积极地开展与长三角的合作。如河南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商丘打造成河南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商合杭高铁连通中原经济区和长三角区域,成为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合作的重要纽带,商丘是商合杭高铁的起点城市,可以在两大城市群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0年,河南全省生产总值54997.07亿元,继续领跑中部省份。


河南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2015-2019),河南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际引进上海企业资金约4272亿元,占河南实际引进省外资金总额近10%,是河南省引进省外资金的重点地区。


河南与上海已有20年左右的合作关系。上汽集团郑州基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3年产值突破200亿元;2020年,豫沪合作再上新台阶,上海复星国际、上汽云计算软件研发中心等一批沪上数字企业入驻中原科技城,河南派出窗口单位“常驻”上海,对接引进上海科技创新资源等。


上汽集团郑州基地


与浙江和安徽接壤的江西省,是唯一一个连接长三角、海西和珠三角的省份,却似乎在城市群中的位置有些尴尬。很长一段时间里,江西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教育、交通的洼地,从“环江西高铁带”、“环江西985高校带”,到“环江西5G带”、“环江西省会万亿元带”,江西被落后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从增速来看,江西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10年至2019年,江西省GDP年均增长10.1%。


目前对接融入长三角发展,主因是江浙沪领导交流到江西任职,从而建立联系纽带、带来思想转变。


如江西的“链长制”。浙江是国内最早在全省范围内系统化普遍化推进“链长制”的省份,其原意是为推动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2019年8月,浙江开展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以应对复杂国际经贸形势对国内产业链的冲击。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曾长期在浙江任职,他到任后,大力推动浙赣两省的经济交流。2020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多位江西省级领导肩头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身份:产业链链长。


建立产业链链长制,由省领导协调化解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也能摸清产业链“家底”、深挖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链。江西和浙江通过“链长制”实现了一次机制的借鉴与联动。


江西地理位置特殊,是否跟上甚至融入周围的城市群、选择哪一个以及以何种方式,确实都需审慎。中部省份中,与江西相邻的湖南湖北,与其更多的是竞争关系,都是承接沿海经济转移的省份;而与长三角、海西、珠三角是竞合关系,更多的是互补互惠。并且,随着沪昆高铁、向莆铁路的开通,及赣深高铁的即将开通(预计全线2021年运营),南昌与上海、厦门、深圳都将进入3小时经济圈。



今天的城市发展往往“抱团取暖”,对富有发展雄心的区域和城市来说,选择好到底要“融入”哪个地带,是战略性决策,将极大影响区域的未来。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极富活力,而且体量最大,外溢效应日益明显的核心地带,选择“入长”,走错棋的概率,显然很低。



作者 | 彭艳秋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 谭保罗

排版 | Macco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中国政经第一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号。


推荐阅读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  0510-8810272、nfccsj_zym@126.com

投递简历:dinglq_nfc_wuxi@163.com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